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服务热线:400-8105-280
专注10年
专注30+城市
服务100+团队
服务12000+人才
阅读量:次 发布时间:2016-12-09 09:05:41
2016年03月11日 23: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魏金金)当前审美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并出现了大量以恶搞为美、以庸俗为美、以丑为美的现象,促进审美教育,传播真善美,刻不容缓。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钦松做客中国经济网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时谈到审美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创意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前的艺术创作。》》》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许钦松做客《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文化名人访——聚焦2016两会》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许钦松谈到,国民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水平、审美能力、健康身体三方面,但很多时候,审美能力并不被人所重视。去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说明了大家开始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审美是从出生就开始的,从他张开眼睛看到周遭的一切就已经进入审美的过程了,好与坏都是因为你的眼睛,而作为一个成年人也是在不断在接受审美教育,审美不仅可以显示出你的身份、形象、面貌,还可以带来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作用,比如说创意思维的培育等,你需要通过欣赏艺术品或者通过这样的教育令你发挥想象力”。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聪明,但是缺失的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整个民众都要提高要教育。” 许钦松如是说。在他看来,审美教育是广义上的,“凭心而论,经过这几十年,我们看到我们的美术得到长足的进步,不论是油画、雕塑、版画、中国画、人物画等等。但是对于中国画却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总结、反思的地方,因为中西两个美术教育是不同体系的,我们用西方的造型艺术教育模式来改造我们传统的中国画。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令我们的青年艺术家已经没有了原本中国画的这种意象思维,整个价值取向逐渐趋向写实,写意精神无处可寻”。
许钦松认为,这种过于功利性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艺术创作也带来危害,“漠视传统使得艺术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尊重传统,照搬西方创作,缺少创意”,而创意的缺失却日益成为今后我们艺术创作的短板所在。对此许钦松建议,就目前我们的高校审美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试的标准等发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