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服务热线:400-8105-280
专注10年
专注30+城市
服务100+团队
服务12000+人才
阅读量:次 发布时间:2016-12-06 14:28:18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被教育界普遍关注,而艺术(音乐、美术、舞蹈、语言等)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势在必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师生不仅要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必须以综合素质评价取代以往片面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综合素质评价,更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美育综合素质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状况,其评价结果还能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中小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一、充分认识实施学生美育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1.美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美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前,学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与激励的作用;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美育发展和个体化特点;强调智力因素,忽视美育因素;注重量化评价,忽视量化积累对质的作用。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正如潘永庆在《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中所表述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各种潜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要通过评价,发现、促进学生强势智慧,借以美育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用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习题能力的个体。”即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美育感知能力以及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2 美育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传统的以甄别与选拔为目的,忽视发展与激励的功能的教学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终结性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其独有的个性特点;注重智力因素,忽视美育因素;注重量化标准,忽视整体的评价。它将教育教学活动禁锢于思想的樊笼之中,没有将教育看成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并且有序列的动态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美育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1)美育综合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评价即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有助于挖掘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即通过美育综合素质测评了解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学生的作用影响。美育综合素质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同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就是要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美育协作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美育活动中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得出更精确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自我认识、实现自我发展、完善和提高,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综合的强化。美育综合素质评价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2)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也重视人才的创造能力;即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学生进行美育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审美、情操、创造美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二、指导思想
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综合素质评价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评价原则
美育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1)发展性原则
美育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中以单一、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个学生的错误做法。将每名学生看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发展的独特个体,在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以发展性原则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因此在评价标准上并不强求划一。
(2)导向性原则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导向对书本知识的片面追求。综合素质评价也注重方向性和导向性,但是不同之处是,美育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标准是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确立适合自己情况的合理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愿望。通过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反映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小学教育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正确的导向。
(4)差异性原则
美育综合素质评价符合美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构成成分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不可能在每种智力中都得到均衡发展,而只可能在某方面显得较为突出”的理论。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以机会,美育综合素质评价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多元性、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使自己的特长得到表现,保护了学生的独特各性与创造性
(5)操作性原则
美育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制定要合理,有较强的可评性;方案的实施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要取得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要实现信息化,简便易行,要、且直观?、易于使教学组织、考试考查组织、高一级学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
四、学生美育综合素质评价结束语
学生美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更需要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为培养新型合格建设人才而努力工作。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美育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总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如何搞好评价,将关系到学校改革的成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共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搞好素质综合评价工作而努力!